Translate

2014/10/11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建築為何重要

以下文章擷取自:建築為何重要
 
建築是展現對未來的承諾、城市是創造共同記憶的地方。
真正的城市不可能是博物館。城市會成長,會變化,
也必須成長,必須變化,否則只會淪為一灘死水。
用建築帶來希望,讓我們有更美好的生活。
 
當建築兼顧美麗及倫理時,就會創造信念。
六零年代的建築學院面對所謂現代建築大師時代的結束
建築是一種種反應人類真實慾望與感覺、注重感官反應的社會藝術。
建築代表真實,而在這個虛擬時代中,真實也越來越珍貴。
不論喜歡與否,建築都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凡德羅說,建築是將時代意志譯成空間。
 
建築型式會因文化而異。
建築是由一系列複雜且常相互矛盾的條件組成,
因此若認為建築只是藝術或是追求實用,
就不可能真的掌握建築的本質。
想掌握建築,幾乎就要涉獵所有領域:
文化、社會、政治、商業、歷史、家庭、宗教、教育。
你必須了解建築即將要放入的東西,無論是戲劇、醫藥、金融或是棒球,
建築也會因本身和其他事物緊密相連而變得更為豐富,
再也沒別的事物能如建築般與一切相關。
一棟建物之所以存在,都是為了存放某件東西,
而這件東西就是建築所追求的一部分。
把一隻腳留在傳統才能感受到安心,向前邁進的時候,
靠的是採納、重塑過往,而不是完全與傳統決裂。
 
建築:意義與地方》一書中指出,一個人會在當代現實環境中感到疏離,
其實是因為他喪失對美的感性:事實上,構成生活的不是數量和數字,
而是具體的事物,像是人、動物、花朵、樹木、
石頭、土壤和水、城鎮、街道、房屋、太陽、月亮、星星、
雲朵、日夜,以及四季變化。而我們該關心的,就是這些。
 
《體驗建築》一書中指出,大多數的建築,
都由軟、硬、鬆、緊及許多不同的表面組合而成。
 
社會和科技的改變會影響建築的意義
科技一進步,一帶來新的可能,建築就會立即回應,自有建築以來都是如此
萊特認為建築是保存與擴張文化的主要系統,在不同世代傳遞文化價值的方法。
建築師想要履行社會責任,最好的方式就是蓋出更好的建築。
 
建築之所以令人失望,多半不是因為無法達成美學目標,
而是因為建築師完全放棄美學,只追求效用,而最後通常這一點也落空。
一棟位大的建築,必須以不可測開始,再以可測的手段設計,最後再回歸到不可測。
 
 
所謂建築的空間特性,就是人走進大門之後的感覺。
重點是如何組織整個行進過程。建築存在於時間之中。
美是進入空間的過程。
我們會以兩種方式感受建築,一種靠聯想,一種靠移情。
換句或說,就是心智與情感。
從整體歷史角度看,建築幾乎總是要先遭嫌惡,才能真正擄獲人心。

你可以感覺到古典主義帶出尊貴、純淨、強烈、節約的古典主義,
這才是國家藝廊真正高明之處。
將歷史建築視為一種機會,讓他們以現存語言說出新事物,而不只是拾人牙慧。
義大利到處都有十七和十八世紀建築,內裝卻是絕佳的現代室內設計,
義大利人似乎覺得這既是讓舊建築保持活力的最佳方式。
不斷延續的過去,一個地方若有不斷延續的過往,就不會把過去封存起來。
格林威治村、布魯克林高地、有著非凡的鑄鐵建築蘇活區,
以及上東城區,總計保護了兩萬三千棟建築物。
這些區域最大的優點在於豐富的城市生活,而不是一味假裝時間在凍結了。
構成這種恢宏的,是藉由各種平易近人的微小部分組成。
 
《建築的好壞禮儀》(Good and Bad Manners in Architecture),
主張城市設計及建築就只是禮儀問題,作為人,
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鄰居,建築也是如此。

城市建築又分為背景建築和前景建築。
萍水相逢是城市最好的禮物,
而萍水相逢也是網路空間的拿手好戲。

迎向挑戰會帶來滿足感
建築超凡脫俗,以超越人類語言的方式,
滔滔訴說著人類的願望,使我們希望與過去相連,
從歷史中創造出不同與於自己的事物,並講述給我們的後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