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12/04
2015/11/18
2015/11/05
2015/11/02
2015/09/07
2015/03/24
展場工讀經驗
身為一位建築系的學生在展場打工時所學習到的事,
以後設計展場就能更佳貼近真實:)
1.櫃台設計,酷卡放置區,演講資訊
2.廁所標示
3.展示影音應使用耳機(避免展場聲音吵雜)
4.設置休息座位區
5.展示書本應有替換備份
6.設計者的聯絡方式
7.解說導覽
8.講座區
9.置物區
10.拍照攝影留念
工讀期間:2014年11月~12月
1.櫃台設計,酷卡放置區,演講資訊
2.廁所標示
3.展示影音應使用耳機(避免展場聲音吵雜)
4.設置休息座位區
5.展示書本應有替換備份
6.設計者的聯絡方式
7.解說導覽
8.講座區
9.置物區
10.拍照攝影留念
工讀期間:2014年11月~12月
2014/12/22
2014/12/12
2014/09/16
孩童時期的遊樂場
小時候住的地方現在稱作舊家,舊家很酷有煙囪,可以自己燒材煮飯。
爸爸那個年代,還有養一隻牛,
爸爸那個年代,還有養一隻牛,
但好像遇上經濟不景氣時候阿爸說阿祖把牛賣掉了,
但要贖回來時卻只能贖回一尾巴(應該是通貨膨脹)。
鄉下地方資源不多,常常玩的就是泥巴和躲貓貓。鄰居家是我們遊樂場,
但我們不會到臥房空間和廚房,只在公共的穿廊遊戲。
大家常常在鄰居家的穿來穿去跑來跑來跑去。
飛簷走壁的功夫大概從水溝中這樣練來的。
房子雖小卻很有"人味",小小的迴廊、及腰的紅磚、色調的溫暖、小小的門、大大的庭院。
紅磚、小水溝、土角屋,這種古厝變成南台灣的一種典型的鄉村色調,
紅磚、小水溝、土角屋,這種古厝變成南台灣的一種典型的鄉村色調,
有一種質樸寧靜的感受。
2013/09/25
演講課的報告
前言
這學期修的演講課,以我的理解,把他們分哲學、數位、信仰、人、實踐、跨界,等六類。再加上重點感想,每一個主題所帶來給我的衝擊都有所不同。
哲學
在第一堂課的演講者-莊熙平老師,除了內容有趣之外,我覺得他演講的速度和敘述的邏輯都恰當好處,是一位很棒的講者,而在收檔案時也跟老師小聊了一下…
-------------------------E-mail節錄---------------------------
筱微:以前常常想什麼是對的時間,今天聽到您說對的時間就是不後悔,我覺得很有道裡,謝謝您。
熙平:嗨,筱微,謝妳的回應!
實實在在謙虛的過生活,是最快樂的!真的不需要先設定太多、然後去害怕後悔。對身邊任何事情永遠都該放下成見用小孩一樣的新鮮眼光去觀察,所以總能看到別人以為平凡無奇的東西。而事實上我們的世界就是這樣,我們太容易放棄太多自以為平凡的東西,然後我們讓自以為是偉大而不可及的事情把我們嚇的失去自信。偉大的東西都在平凡裡,謙虛的面對它,你就會看見!時間就是現在!加油!
Eric
筱微:謝謝老師的一席話,在這個讀研究所的時間點,面對人生有很多選擇和猶豫,很高興聽到有共鳴的演講,真的不需要先設定太多、然後去害怕後悔。(很感動)把握當下的感動。檔案收到了 謝謝您。
----------------------E-mail節錄-------------------
演講內容提到人們感到不快樂是因為期望和結果產生衝突,這時候就需要創新。而創意和創新的差別在於”價值”。創新的人就是活在當下,把眼睛耳朵打開,不斷的檢討自己。這讓我想到日本建築師-大西麻貴也有曾經提到創新,
她說:我們認為"創新"並不能僅只是單純的訴諸於視覺的奇觀
而是想要把那裡過去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連性
以及過去所未曾感受過的那種心裡高揚感
以及會訴諸於五感全體的驚奇給結合再一起的創新為目標。
數位
幾何"geometry"這個字來自古希臘, 最早的意義為埃及法老王為了徵收市民的稅收而進行的土地測量"earth measure", 提供了建築在空間組織及形狀建構的元素。
在建築的發展歷程, 幾何與其可建構性關係密切。 然而此建構性受限在工業革命的構築技術與大量生產模矩(相同重複性), 分別對於建築在複雜幾何的結構與皮層整合, 以及差異重複性的客製化遇到極大挑戰. 而數位工具的參數化提供解決的契機。
再者, 複雜幾何結合參數化"解放"了設計者對於建築在幾何創造的設計思考模式, 而生物機制所建構的幾何概念"morphogenesis", 以及機制(如父系繼承, 形變, 突變等)將有助於此設計思考, 進而創造出更多元的複雜建築幾何及設計實踐.
架構在上面的論述, 何老師藉由自己在業界的參與作品解釋說明, 包括如張樞建築師事務所, 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Zaha Hadid建築師事務所...
數位化的優點:可變、快速、可操作、無限可能,但最後統整所有情感上、社會上,要以建築師的專業來判斷。
我想表達的幾顆電池連在一起,或是幾百顆電池連在一起,很酷很厲害,請不要模糊焦點,它所創造出的結果與意義才是我們該值得好好體會的。也許這樣講好像只有結果重要,但過程也很重要,例如也許以後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真的會成真,我想也是因為背後那些複雜的科學原理很理性地創造出感性的過程。
人+信仰+實踐+跨界
目前當資訊爆炸,所有在全世界的知識訊息,只要想得到,幾乎只要Google一下就找得到。
如果老師也認同以世界上的東西只要肯努力,就會學會的。那似乎選擇要學什麼就變得非常重要。在選擇之前首先得要了解自己,要做什麼?因為人生短暫,有興趣的東西很多,卻不可太可能樣樣精通,經過淡江這幾年的學習,雖然在建築的學習過程學齡6年還只算是小孩階段吧,上研究所修了這堂課,但卻開始在想建築以外得可能性,雖然這麼說好像很要轉行的可能…但其實如果沒有經過學習了解建築的過程,我想就無法了解什麼叫做建築以外的可能?
什麼是建築以外的事情,是似是很難定義的事,因為建築的定義,就像每個建築人的信仰一樣,沒有正確解答。看到很多有趣的事物,參數化、很酷炫的表現法,在學習當下也學得自己好像變得有那麼一回事?但有時候反思著那後來呢它帶給你了除了是幾個讚和炫之外有麼意義?有時反而看是很不科技,卻帶來更多的衝擊與感動。我並不是在反對科技,我也很喜歡科技帶給我們的衝擊和便利,只是我想我更在乎的是本質上的意義。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的建築的學習像是加法,加一面牆、加一扇窗、加一層樓、再加一個參數讓形變得更複雜,我們畫上美麗的表現法,像是說一個很美好的想像,一個故事。然而到研究所這個階段,我慢慢開始重是實踐的可能性,因為我認為建築師有能力把這個美好的想像變成真實的事件。
然後聽過911的紀念案子,兩束光線帶給人們的感動,是比起蓋任何建築物都無法超越的,所以有時候開始反思,也許建築的學習,也可以是減法,開始去除不那麼重要的,留下最純粹的感動,才是最有力量的。建築師也許不一定要再用建築當作唯一的解答,還有許多建築以外的可能性與力量。我們共同的目標只是想讓環境和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經過這學期的演講,讓我更了解自己想努力的方向或者說想實現的信仰,不再只是圖面而已,有一股力量想實踐的熱血,是一種更踏實的感覺,如今我發覺,五年前我所想像與知道建築和現在所知道的建築已經不同。未來的建築是可能與不同的元素結合,產生全新五感的創新感受。
問對的問題,但不一定要解決問題,因為不同領域的人衝撞過程中會帶給你正確的答案。
2013/08/11
行李準備
手機充電器、手機
相機充電器、相機、記憶卡
錢包
鑰史
衣服
牙刷
大毛巾
藥物
隨身聽、MUSIC isuffle
盥洗用具
衛生棉
帽子
防曬乳
太陽眼鏡
地圖
拖鞋
護唇膏
襪子
雨具
相機充電器、相機、記憶卡
錢包
鑰史
衣服
牙刷
大毛巾
藥物
隨身聽、MUSIC isuffle
盥洗用具
衛生棉
帽子
防曬乳
太陽眼鏡
地圖
拖鞋
護唇膏
襪子
雨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