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張啟明建築師,感謝其提出參與國家考試之經驗與多年於補教界之心得~~~
問:考試院有關典試委員之聘任規定,與題目出題原則:
典試委員由考試院依據年度聘任之,聘任之名單依法公佈,政府舉辦國家考試時,由考試院依據聘任之典試委員名單,委請出題(不另入闈場)。出題後,密封函寄院方,考試院爰依據收集之題目,區分組別,進入闈場,拆封抽籤決定組別,題目交付印刷。
早期『檢覈考試』之門大開,考生多倚其道。近年,考選部力主公平,於是乎,『建築師高考』成為考生主力戰場。
部份典試委員如因公繁忙,亦有委請同事好友出題之情事,此種情形,如同閱卷情事一般,情有可原,故同僚、教授、助教等專業能力強者,均有可能涉獵其中,當然操守便是極為重要了;少數濫竽充數之參與者,偶爾穿幫出現學校之期中期末考古題、個人設計計畫案、公家機關競圖案、抑或課堂指定研究題目(甚至一字未改),自然就不足為奇了。應試者當知其為少數,多數考生多與你一樣,並不知情,故不應搥胸頓足,氣憤難抑,最主要良策,還是以回歸正途,就設計題目之要求,配置最佳方案,方為應試之不二法門。
問:考古題與題目形式之關係
考古題與題目之間的關係,正如同歷史與朝代的關係一樣,所有反覆出現的定律與規則,必有脈絡可循。聰明的人必然要投石問路一番,做些簡單的統計分析,一方面瞭解歷年考題的格局、出題形式、要求圖面種類、可供作圖時間(以上是屬於定量分析的部份),另一方面更加以解析題目內涵、重複出現比率、空間屬性配置,以及再出現同樣類型的或然率。
無可諱言的大部份題目是典試委員絞盡腦汁,權衡得宜,挖盡心思,務必讓得分曲線,出現極為合理的『標準分佈』配置,善盡其責任;但也有少部份,是信手拈來,靈機一動,拿自己的研究案、業主的委託案、縣府競圖案,甚至是他國考試題目,空間種類、內容原封不動,只是酌修地界範圍,勉強躋入高考之林,格式化為標準考題;甚至來不及思考,直接請應試『自行命題』者,亦曾出現。無論其來源是如何的錯綜複雜,重要的是,典試委員諸公,絕對是蒐集前面出現的題目,再加以獨獲而創見,歸納分析為最新的題目趨勢而成,所以,按照這個邏輯推論,新的題目一定是愈出愈周密,要求水準,一定是愈來愈高的。加以,為了提高考試門檻的搖篩機精密度,設計時間逐漸加長、論述水準要求更高,爾後,雖然能可能出現嘉惠少數特定人的題目,但對於大部份考生來講,『追蹤考古出現頻率』、『結合時勢政策環境』、『模擬可能出現題型』等,幾乎是由統計分析的科學方法來看,無法讓考生忘情的金科玉律的。
常見之考古題如下例:
l住宅同堂
l住宅兼商業用途
l學校
l幼稚園
l國內與國外
l其他
問:面對考古類型題目之處理原則:
由歷屆考古題可以發覺:以上出現的類型與題目,其時間頻率是有關係的;不同考試場合,也有連帶關連(檢一、檢二、高考、建築師、研究所,甚至國外),因此,筆者只建議讀者三項基本原則:即『多讀』、『多看』、『多畫』,多練習考古題肯定是有幫助的,必要時,一個題型,配置三種方案,必能熟能生巧。國內大畫家張杰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值得我們深思,他說:「我的作畫心得無他,就是“多畫”而已,圖面愈畫愈多,自然就得悉繪圖技巧了」,其理由正是在此。
一般建議讀者,使用A4或A3圖面練習,首先解泡泡圖,次練習單元圖面,如平面圖、立面圖、透試圖等,等有時間再統一繪製於A1圖面;拿到題目,先自行解題,再參考本書所附之陳老師解答,比對參考,與同學討論,臻乎完美。爾後碰到實戰,必然不生疏,能達到高分。
問:PATTERN LANGUAGE 與考試之關係
古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在建築設計的領域之間,亦隱然藏賦著一些所謂的「準則」,或稱「規範」、「模式」、「規則」、「準則」....,大師Christopher Alexander唌其現代建築理論權威之招牌,在近代建築史當中,著作了兩本論著,被奉為建築教育界的圭臬,即『A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與『A Pattern Language』,其中Pattern Language被國內學界譯為『模式語彙』,闡述著建築空構成的基本原則,內容以「提出問題」、「說明問題」、「解決問題」、「補充問題」,等四大「起、成、轉、和」文章格式逐一論述,從都市設計談起,包含建築空間起,及至構造系統為止,均有精闢之理論闡述,與實例舉證,原著厚達1171頁,語多艱澀熬牙,圖面則倒是言簡意賅,一看就懂。研修者當有耳聞,唯工職教育體系的學生,則恐失之交臂。坊間有繁簡譯本,但譯文多由學生起稿,且誤植未勘誤者重,建議參考本書整理之簡易查核表(附件)。至於,考上之後有開業雄心者,再購買原文書為宜。
本書檢附原文與中譯之對照表,列於附件,敬請諸位讀者參酌引用,尤其於建築設計計畫書,若能花揮精髓,必能獲得評審青睞。
問:建築設計,是否要注意建築法規?
建築法規本身即為考試科目之其中一節,故其重要性不可言喻,況且在檢覈考試之中,亦為必要之科目之一;迄今,連台灣為配合步入公元2000年實現國際化之際,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也面臨修改建築法與建築師法及其相關之執行細則,同意大開國內由國外建築師在台執業之門(在此之前國外建築師,係採取封閉職業,國外建築師不得在台灣開業),雖然同意開放設計思潮澎湃的大師來台之國際化動作不斷,但猶琵琶半掩遮面,固守著必須『經過國內建築法規考試』的最終門檻。(當然,設計也考,但其實力如何評鑑?);加以建築師開業過程,全憑法規來支撐畢其一身的專業水準;是故,重視法規乃考試前與職業後之不二法門,實在不可輕率視之。
唯法規的重要性,既然如此重要,偏偏國內法規卻又『多如牛毛』,只要隨便拔一根毛,即可浸淫、鑽研其中,實在無法令人盡飲於浩瀚之間。另,有些題目,係屬學術理論較重之無為清流、高閣牛角之風,若刻意的極『量化分析』之能事,怕也會顧此失彼,頭重腳輕,造成遺珠之憾。所以拿捏得宜,一方面既要能夠『大節不逾矩』:基本設計上之法規予以考慮,不要大錯;另一方面,又能夠點到為止,不要失之交臂,『小節出入可也』,方為良策。
考場上之法規屬性包含下列四種模式:
l 屬於清風亮節,無為而治的類型題目。
l 屬於指名道姓,法規味道十足之題目。
l 兼容並蓄,不偏不頗,行中庸之道;訴及法規,則以『依現行相關法規辦理』一語以蔽之。
l 屬於隱性不言的、但卻預埋伏筆的陷阱式法規題目。
問:設計時,建築法規處理原則為何?
建築設計,記要注意,其處理原則建議為:
n 學術性的題目,當然無礙設計思潮之狂瀉,但相關之建蔽率,能應依照題目種類之分區決定,例如:商業區80%,行政區70%,住宅區60%等。至於高度,此種類型,似應越低越好,解題設計時,自然不會超過允建之高度。(引用MICHAEL GRAVE之名言:『less is more』)
n 建蔽率、容積率、建築高度等『定量分析』的味道十足,顧名思義,多為檢覈類型題目,由於直指實務經驗之檢測,故毫無疑問各種基本教義,一定要默然知悉,下筆流暢於無形;必要時除建築技術規則、省、市建築管理規則一定引用外,其他如容積管制、停車獎勵等條例,甚至連消防法規、都市設計、物理環境設備等相關法令均應知悉。
n 這是建築設計應該注意的基本法規,筆者統一整理於下一個問題。
n 此種題目最容易害死人,概其外表視若無睹,實則暗箭蓄發,隱藏致命因子,評圖委員諸公等著觀察應試者是否注意,忽視者則一律打入冷宮,以嚴格的二分法,為評圖效率,提供省時療效。最常見的有下列例子:
1. 次要道路寬度極小,大於2W或30M,未自道路中心退10M建築者。
2. 騎樓未加以圖面註明,但是又特別介意者。
3. 稍具良心,已於圖面註明圍『牆面線』,但閣下卻又充耳不聞者。
4. 其他。
問:建築法規查核表,請說明之:
快速設計所考慮的,如上述,應該為基本法令即可,除非繁瑣如檢覈高考,或高考一級等高階考題,否則建議依照下列原則檢討之,並節省時間用時設計之上:
基本建築法規查核表:
l 無障礙環境措施:依據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篇(以下簡稱B.T.C:Building Technology Code),牽涉及公共建築,一律考慮設計。但建議所有題目,一律考慮。
l 可建築面積檢討:
1. 建蔽率依分區檢討,
2. 容積率依總樓地板面積檢討。
3. 面臨永久性空地。
l 建築退縮法規檢討:
4. 騎樓規定之退縮。
5. 前、後、側院之規定退縮。
6. 採光間隔之退縮。
7. 防火間隔之退縮。(兩條道路以上,免留設。)
8. 兩條道路時,路中心線,十公尺之檢討退縮。(B.T.C-14)
9. 其他特別規定:如牆面線、指定退縮現等。
l 建築高度之檢討:
10. 1.5W+6M之檢討、兩條道路時之檢討、路寬未達7M之檢討。
11. 容積率之前院高度限制線。
12. 容積率之陰影檢討。
13. 北側日照之檢討。
14. 其他(較少):私設道路、高層建築。
l 法定停車空間:
15. 依其指定設置為宜:如機車數量、汽車、大型車等。
16. 必要時以車道開往地下室停放。(坡道斜率:1/6)
l 必要之描述:
17. 有提及檢討某某條文者:務必煞有其事,列出簡式,以供昭信。
18. 設計意匠不多的人,無妨加列『法規檢討』,了表一隔;若為重視法規之題型者,則務必詳加提綱挈領說明之,以解考官之疑慮。
19. 簡要之描述,可以引線拉出,做示意說明即可。
20. 未註明地區時,相衝突之法規,請加以註明假設地區。(如騎樓寬度)
21. 未註明特定使用分區時,相關法規一律以B.T.C為準。
22. 為減少爭議,所有尺寸建議偏保守為宜(例如樓、電梯規格),必要時,以『模距』單元為之,是既快速,又安全之方式。
以上詳列有22項重點,應該是足以應付了。
問:圖面要畫兩面或是一面:
考試院所提供的,為A1尺寸之圖紙,多數考生對於圖面是否『雙面繪製』,有著南轅北側不同的意見,其實只要固守個人設計之風格, 單面繪圖或雙面繪圖均無大礙,期間的差異在於:
l 圖面之標準規格:考試院核發之圖紙,單面為考生基本密封資料,包含考試類別、科目、考生編號、密封籤等等,折起來交圖時,為A4尺寸,故多數考生定位為答案卷之背面;加以閱卷時,打開圖紙之動作,乃順勢而啟,故以單面繪製者重。
l 評圖時開門見山:與寫作文一樣,文章可為迂迴路轉、欲埋伏筆、柳暗花明者;亦可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擣黃龍、勢如破竹、綜合各種條件與構思畢其役於一功者。兩者相較,聰明的人,多不假思索,選擇後者之表達方式,概其先入為主,易獲評審鮮明之印象也,所以圖面之表達以先入為主,只強調在一面,也就成了大家的最愛了。
l 建築計畫與評估: 近來考試題目多側重建築計畫分析、設計評估選擇、決策系統建議、概念準則提案,等多文字化或表格化的表現方式,已不僅單純以平面結果論天下,因此圖面的正面配置基本圖面,佔配分比例百分之六十;背面作基地分析、設計原則、建築計畫、方案比較,甚至是冗長的計畫性文字說明,以為高手們,或欲罷不能者流新的表現法趨勢了。
l 時間延長之啟示:
l 表現工具之限制:
問:工具之準備原則為何?
古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毫無疑問地,工具的準備,為最基本的備試準備動作之一,所有的工具建議考生一個人表現法,自行製作一張屬於自己的『查核表』,每一個人的表現手法,各個不同,自一樹立個人之獨特風格,附件檢附『工具查核表』供參考,讀者可依手法酌情修正之;無論如何,工具之準備原則,應具有下列之基本原則:
工具之準備原則:
l 愈少愈好:
l 基本工具不可或缺。
l 以能增進繪圖效率者,優先考慮使用。
l 每種筆最多三支。
l 使用一完整之工具箱,裝箱使用。
l 階段性的使用工具。(用完即拋,減少礙事)
l 有爭議之工具,事先評估正確,考場再行使用。
l 要有開業,也用這套文具的打算。
l 穩定軍心,威震八方。
l 為求高分,應有獨樹一格的工具之使用。
問:輔助設計時使用之輔助線(格線)使用原則
建築設計時,多要求設計者應具備明確之尺度觀念(SCALE),以為規畫設計時發展之一切基礎,平常當然是要藉助平行尺、三角板、比例尺等工具,來達成任務,但是在快宿舍記的領域當中,難免要藉助一些輔助工具,方能達到省時省工的目的,使用輔助格現就成了考場上最為普遍的御用工具了,雖然有少部份的考生,為塑造清流風格,揚棄匠氣手法,把關建築設計的一片純真技能,堅持不畫格子線者,但畢竟『時間控制』仍是多數考生的痛,再加以,近代有名之國際建築師,亦多有以格線為初步設計之根據,(例如享譽國際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此時,無人爭辯『格線用於考試,是否流於工匠之氣』,拿到題目紙時,但聞“刷刷”畫線聲,絡繹不絕於正式發題目的前五分鐘了。更有甚著,一些稍具考場經驗的學員們,甚至不拘泥於格線之辯,(有些人是只有局部的在平面位置才做輔助線,且完稿後立即擦拭乾淨),更以版面設計的手法,直接鋪陳圖面之整體風格,直奔高分錄取的龍門,義無反顧,俐落十足。
格子線(GRID LINE)之種類包括:
l3CM格線:
l2 CM格線:
l1.5 CM格線:
l1 CM格線:
問:現代建築的叱吒風雲(主流風潮)
建築設計源自於歷史的承傳,因應民族風格、人文背景之迥異,各有不同沿格與發展,但自從第二大戰之後,大量的民間住宅被需求著,於是乎,西方科學探討建築理論的文獻,亦如同雨後春筍一般,茂然而生,『現代建築』的洪流,也以主流風潮,席捲全球。在台灣,學術領域也因為西方學術之導入,盈盈間充滿了『國際式樣』(INTERNATIONAL STYLE)的思潮。
因此,許多於學校殿堂所吸收與熟悉的理論語彙:諸如:
l型隨機能 FORM FOLLOW FUNCTION
l簡單就是美 SIMPLE IS BEAUTIFUL
l小就是大 LESS IS MORE
l小即是美 SMALL IS BEAUTIFUL
就已經根深蒂固深植於莘莘學子的心中;而無獨有偶的,繼之現代建築之後,尋求個人風格;運用民族或鄉土素材,結合現代形式科技的『後現代建築』,亦捷竿而起,試圖宣告現代建築中的國際式樣之死;死而後重生的:又有奔騰飛揚、爆發起伏的『解構主義』引領著新生代學子的瞻望。
雖然,後現代的語彙誘人,吸引著年輕設計師,崇尚個人風格塑造之欲望;解構主義亦充滿著顛覆邏輯,蘊富天外之人的哲思;兩者,深深解放了學子思想的桎梏,提供了意念奔放的唐吉柯德們,衝鋒陷陣的學理盾牌,但是在應試的高考殿堂之中,先進前輩永遠苦口婆心,耳提面命辛苦應戰的後輩,無論您的心思是多麼敏銳、抑或走筆之間如何犀利,一律切記要高考只能好好地藏拙,千萬不要將這些先進理論運用在題目解答之上:因為,在學校的殿堂之中,引領風騷的畢竟還是主流派的『國際式樣』,簡單點一點,視建築物為一個有機物,動線簡潔,型隨機能,點到為止就好,否則,不是天忌英才,唯恐大師級(天才)擠入兢爭大門,要不便是玩空間玩過頭,畫虎不成反畫貓,貽笑大方了。君不見,國內兢圖之名言:『所謂第二名,才是真正的第一名』,說的不正就是勵行中庸之道,不偏不頗,方能雀頻中選嗎?
問:顏色基本選用原則
使用顏色與否,在高考初期年代尚有爭議,但隨著考試時間逐漸延長之後,非但圖面要上色,甚至於建築計畫書亦多有考生著墨期間。
顏色系統源自於美術基本觀念,依『彩度』、『明亮度』、『對比』、『柔和』、『色系』等,具有不同選擇原則。
l 彩度
l明亮度
l對比
l柔和
l色系
讀者得參考陳老師題解,比較不同之表現法,決定自己最佳之上色原則。
問:黃金比之分割原則,與快速設計之運用原則?
黃金比為1比1.414之矩形長寬比例,最適合人類視覺之舒適比率,目前國際文書規格,便是以黃金比為主要分割比例。在設計上,模距尺寸得簡化為1*1.5(即每一格乘以一格半,為「黃金比」);在快速設計上,其具有下列優點:『符合主流』、『模距化』、『空間量化』、『速度加快』,說明如次:
l符合主流──國際式樣,備受歡迎╱基本美學,為最佳比例原則╱添加語彙得心應手。
l模距化──符合模距原則╱平面、立面對應容易╱簡化設計模組。
l空間量化──矩形空間內部分割容易╱統計面積方便╱歸納空間量體容易。
l速度加快──以黃金比作單一泡泡╱多個泡泡組合空間╱空間構成組織體系。
問:基地內有等高線,應如何處理?
基地內有等高線,意味著基地是坡地,故設計上應考慮幾個基本重點:包含『視野』、『排水』、『整地』、『風向』、『坡度』等。
n 視野──山坡地是否需要較佳之視野╱建築物是否配置於開闊地形╱遠端之視野(樹林)╱近程之視野(花香,鳥語)╱不良之視野預防導入建築物內部。
n 排水──有效利用『自然』排水╱有排水時,加列水理公式。
n 整地──盡量座落於挖方╱盡量勿座落於填方╱盡量不要整地,真要整地時,
1.挖方與填方要平衡。
2.挖方膨脹係數為1.2。
3.盡量是景觀方面之整地。
n 風向──不良之東北季風利用樹林阻擋╱地理特殊風文之探討╱東南風徐徐吹來╱地形風自然導流╱海洋季風處理。
n 大地──邊坡穩定係數╱水土保持計畫書╱地質分佈統計。
以上重點繁多,但若能擷取精華一二,加以撰述:或列為計畫書圖來表達,則伏兵已擒、專業精髓盡發,高分不遠矣。
問:基地內有騎樓線,應如何處理?
基地內有騎樓線,考生比較熟悉,由於各縣市騎樓標準不一,故題目一定標示法定騎樓寬度。基地內有騎樓線,應注意:『基本法規』、『切齊/退縮』、『都市景觀』等。
l基本法規 淨寬、淨高、順平規定符合、
容積率地區院別配合退縮、
題目未規定時,補充說明。
l切齊/退縮 單純者往往與建築線切齊、
適當退縮,塑造造型、
韻律造型,遠離僵化。
l都市景觀 商業空間,人潮聚集、
靜態空間,機能區分、
角地適當強調入口、
都市景觀,回歸騎樓人文。
問:基地內有牆面線,應如何處理?
基地內有『牆面線』,考古題只出現一次,主要以都市景觀為配合重點,毫無疑問,應該依規定辦理。於設計上應考慮下列基本原則:包含『絕對退縮』、『相對退縮』、『景觀變化』、『環境元素』、『都市語彙』等。
l絕對退縮 若為法定牆面線應絕對退縮、
不允許切、挖、退、補等、
配置力求活潑,以改變單調。
l相對退縮 都市指定牆面線、
維持退縮基本精神即可、
建築配置得展現活潑氣息。
l景觀變化 退縮人行集會廣場、
地下開挖韻律地景趣味、
緩衝僵化地帶,植栽處理、
建築景觀鳥瞰、
天際線結合牆面線。
l環境元素 牆面線外退縮帶地景、
地理條件說明、
鋪面、藍帶、綠帶。
l都市語彙 使用都市家具,強化整體感、
加畫對側街廓與交通語彙、
建築景觀吻合都市景觀。
以上摘要,讀者得參酌引用。
若是忘記時,別忘了自圓其說。
問:統計基地內限制之種類(出現項目,頻率)
問:空間尺寸如果忘了,應該如何?
當題目出現不熟悉的空間種類,同時題目上亦未告知時,幾種快速決定準則:『模距尺寸』、『依據人數』、『經驗值』、『測距歸納』
l模距尺寸 為最主流與最正確的方法、
運用標準分佈曲線原則求得、
以黃金比率約略估計。
l依據人數 一般空間1.5M2/人、
少量空間1.2M2/人(-2%)、
多量空間1.0M2/人(+2%)。
l經驗值 兒時記憶尺寸、
個人空間經驗、
旅遊體驗空間。
l測距歸納 利用眼睛視野距離概估、二十步十五米(20*75=1500)、
問:基地分析原則:
繪製基地分析圖面之主要目的,係為了提供考生面對考題時之解析原則,一般而言,題目並不要求繪製,但為了顯示表達自己,對於基地面對問題之解析能力,筆者建議能以較小之比例尺繪製之(例如1/600),或於建築計畫書中,列為分析圖面,針對基地內條件,與基地外條件,圖示說明處理有關都市環境融合、都市設計語彙解析、基地環境之塑造、基地問題之克服、配置計畫之擬定等,間單扼要提出個人精闢之見解,預埋配置計畫之伏筆,成功說明自己隊於配置計畫之導論,以及最終之設計理由。
基地分析一般為要求繪製,但建議於設計說明繪製,或於計畫書圖中繪製,比例尺約為1/400或1/600均可。
問:題目上出現基地內之限制或既存條件,一般有哪些?
題目於基地內設置了一些地形地物,作為限制條件,事實上有助於考者與出題者之間的溝通。因為這就是導引配置計畫的構思濫觴,如果沒有這些基地內條件,整個初始條件必然要求應試者自行假設或構思,那就比較傷腦筋了,(試想,東華大學規畫之初,土地焦黃野芒,一片荒蕪,不是很難下手嗎?)。對於應試者,條件未清,渾沌不明,難然免走向五花八門,各異其趣;對於評審委員,則可收濃縮歸納,框界範圍之效。故考生應切記:基地內條件題目出現,實屬表現契機,宜針對問題,面對之,詳為規畫解決守法,方為至高分之良策。若有不甚未加以考量,而臨到交圖才發現者(不過,未免太菜了),亦請務必自圓其說,以免掛一漏萬,統出了大蔞子。
常見的基地內條件可以古詩言之:『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昏鴨,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其大概的狀況如下:
l 小橋 基地面臨湖泊、水域,試圖喚醒試者對於清水性的重視,由民進黨執政的城市來看:盛名遠播的『冬山河』、與指日可待的『淡水河』,不難看出小兵是可以立大功的。
l 流水 基地中央有河流貴穿者,或古井不生波者。()
l 人家 基地內有既有房舍,前期工程,古廟,土地公廟等。
l 枯藤 基地安排一些條件較差的條件,以測試試者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這些不好的估藤,包含(*****)。
l 老樹 基地中間重了一棵老榕樹,偏偏容積又特別多,多數考生欲去之而後快,卻又使不得。(青少年活動中心)
l 昏鴨 基地面臨
l 夕陽西下 夕陽西下,指的是環境關係的融合,鄉街鄰里關係構成, 都市環境景觀之契合。
l 斷腸人在天涯 如果不注意到這些,孤立獨行:小橋不借景、流水不理水、人家忽視它、估藤未移植、老樹砍斷它、昏鴨趕走他、夕陽近黃昏,那麼,肯定自己是斷腸人在天涯,前途不妙了。
問:題目上出現基地外之限制或既存條件,一般有哪些?
依此類推,基地外條件就顯的更加宏觀與重要了,和基地內部條件一樣,有好的條件也有壞的條件,這些條件構成了基地本身與附近環境之關係與互動關係,並且涉及都市計畫範疇,與環境工程領域,實則為敷地計畫之重要一環,深深影響到基地的配置計畫;尤其建物型態(BUILDING FORM),更是因為主要出入口位置的決定、動線出入的配置,受到明顯的影響。之針對基地外部所提供的條件,若加以分類,不外乎下列幾種要素:
l 道路關係:
1. 道路為主要幹道或為次要道路,其與人車分道、動靜分離、分區切割、入口主次區分之相關因素。
2. 丁字形路口與路衝十主要出入口之關係。
3. 基地為菱形地,道路系統錯綜複雜,配置時必須退縮處理者。
l 鄰地之分區: 屬於都市計畫
l 公園綠地: 公園綠地或永久性空地均為視野較佳之處,考慮配置計畫時毫無疑問要設法享受這片資源,至於應緊緊臨接,以便雙面享受視野(對外為綠野,對內為內庭),抑或退縮後, 結合空地與公園(當然不在乎永久性空地是否享受100% 之優待),則是空間屬性或組織型態來決定了。
l 綠帶系統: 對於都市計畫所規畫出來的長形綠帶,包含:行道樹系統、工業區綠帶、農業區植栽帶等,亦為都市設計之領域。
l 藍帶系統: 與綠帶相同性質,只是由藍色的水文系統取代了綠色的植栽系統,在歐洲:藍帶系統為決定都市景觀之主要元素, 在歷屆之考古題中,出現公園、綠帶、 永久性空地頻率甚高;出現水文系統者,則除非為靜態之湖泊,或基地內穿越之河流,少有整體之藍帶系統。
l 吵雜的分區: 屬於都市計畫
l 景觀的坡地: 屬於都市計畫
l 其他: 屬於都市計畫以上條件,在擬定建築計畫書,基地分析時,均為研議之主要課題,有時候,題目相同,基地條件完全不同,或稍有變動時,整個配置計畫均會南轅北側,因此,無法以單一平面配置(標準解答?),去硬套所有的基地,其理由正是如此。
問:立面造型原則
建築設計若可依據設計流程(DESIGN PROCESS)拆成更細一點的作業節點(W.B.S:Working Breakdown Structure)的話,那麼,『造型原則』則應該是相當重要的一項研究課題。雖然,在現代建築的學理,或教育者的眼中,建築物首重機能功能之發揮,亦即建築物就如同是一個有機的構造物,應滿足功能方面的需求,就像機器一樣,他是個縫紉機,就必須“像”個縫紉機,他是個水壺,起碼不要讓人看起來,不會不知所云,因此,『形隨機能』,彼此不會有什麼爭議,但是,隨著人類思維方式的進步,與形式藝術的心靈滿足,追求的已經不是一以貫之的國際風格,亦即在台北所看到的一棟五樓公寓,可以在日本東京近郊(舊法規)、美國初期開發住宅、甚至是聯合國於非洲小國的開發案中看到,大同小異,樣式均貌同神似,概其『國際式樣』也。新近設計思潮,亟欲突破者重,年輕的建築師尤其躍躍欲試,但是回歸到,建築高考考場,筆者依然難掩強烈抑制之情,奉勸應試者能需固守傳統圭臬:標榜國際式樣(INTERNATIONAL STYLE),結櫫現代美學,勿以造型揮霍為能事,切藏good idea如灰燼,真有兩把刷子,則等通過考試,取得執照,開業了,再說。
於是,回歸到基本的現代建築美學形式,我們不得不暫時拋棄了,在些許歐洲國度,試行多年,甚或東洋日本,群魔亂舞的奇異冥思,保守的再拾書本,重食嚼味,追隨長輩耳提面命,如雷貫耳的基本造型原則理論,那一些至今依然放諸四海而皆准,基本教育所必須的,這些建築設計之基本造型原則為:
l對稱原則
l均衡原則
l虛實原則
l統一原則
l對比原則
問:設計說明之種類:
設計說明整理如下列查核表,請依項目參考使用。包含:『物理環境』、『外部空間:外環境與內環境』、『法規分析』、『內部空間』、『空間組織』、『動線檢討』與『其他』。共計八項58條。
l 物理環境:
1. 視野(VIEW)
2. 風向(WIND)
3. 日照、採光(SUN/LIGHTING)
4. 排風(VENT)
5. 排水 (DRAIN)
6. 噪音 (NOISE)
7. 省能計畫(ENERGY)
l 外部空間(外環境)
8. 座向 (LOCATION)
9. 分區(ZONE)
10. 公園(PARK)
11. 河川(RIVER)
12. 道路(ROAD)
13. 坡地(SLOPE)
l 外部空間(內環境)
14. 現有定著物(BUILDING)
15. 開放性(OPEN)
16. 封閉性 (CLOSE)
17. 鄰里關係 (NEIGHBORHOOD)
18. 綠帶(GREEN BELT)
19. 藍帶(BLUE BELT)
l 外部空間(內與外環境)
20. 中介空間(MID-SPACE)
21. 開放空間(OPEN-SPACE)
22. 庭園規劃 (GARDEN)
23. 交集、聯集(INTERACTION)
l 法規分析
24. 建蔽率%(COVERAGE)
25. 容積率%
26. 院別高度(COURT YARD)
27. 都市計劃(URBAN)
28. 技術規則(B.T.C)
l 內部空間
l 透視性
l 封閉性
l 開放性
l 端景 (END-VIEW)
l 側景(SIDE-VIEW)
l 借景(ZEN-VIEW)
l 空間組織:
29. 矩陣式(MATRIX)
30. 相關連性(COORDINATION)
31. 量體(MASS)
32. 泡泡圖 (BOBBLE DIAGRAM)
33. 區分、分區
34. 體對體
35. 空間幾何關係
36. 大與小
37. 私密等級
38. 群與局部
39. 簇群關係
40. 主,從,附屬
l 動線檢討:
41. 垂直、水平
42. 主要、次要
43. 主軸、副軸
44. 人車分道
45. 動與靜
46. 分區、使用途
47. 速度(直、區)
l 其他:
48. 無障礙環境
49. 環保
50. 結構系統
51. 構造種類
52. 擴、增建
53. 造型原則
54. 格子系統
55. 色彩計劃
56. 對稱平衡
57. 平立面(剖)對應
58. 減與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